
侯杏妹陸惟華作品受邀參加韓國53回亞細亞美術招待展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
姜信雄會長飛鴻
展覽於2025年4月12-15日在首爾舉行
左起: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級顧問葉慶良博士,比利時美術家協會主席陸惟華博士,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侯杏妹教授,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廖國玲顧問在香港雙魚河馬會合影留念
賀函
致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姜信雄會長:
您好!
欣聞第53回亞細亞美術招待展於4月12日至15日在首爾盛大啟幕,值此藝術盛事圓滿舉辦之際,我謹代表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聯會、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向您及研究會全體同仁致以最熱烈的祝賀與最誠摯的敬意。
這場跨越山海的藝術之約,因您的引領成為亞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互鑒的里程碑,更讓世界看見東方藝術精神在當代的璀璨迴響。
猶記初接邀約時,便深感盛會之非凡。您以“翰墨入心·藝匯亞洲”為魂,將韓國的典雅、中國的雄渾、日本的幽玄、東南亞的瑰麗熔鑄一爐,在首爾的藝術殿堂構築起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場域。展覽中,我的作品《唐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陸惟華博士的“佛”字與韓國友人的文人真跡並置,斑斕與蒼勁相映,這般“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格局,正是您數十載深耕國際藝術交流的心血結晶。您擘畫的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用藝術紐帶織就的“國際命運共同體”精神圖譜——當觀眾在《東亞書法譜系圖》前駐足,看見您標注的“國際筆意同源”脈絡時,方知您早已超越策展人身份,成為文明對話的擺渡者。
世人皆知推動國際藝術事業之艱,而您以“愚公移山”之志開闢通途。從青年時期於景福宮修復古代書畫,到創辦亞細亞美術招待展,您的每一步都鐫刻著對藝術的赤忱。猶記您曾言:“書法是東方的哲學線條,要讓世界在墨韻中讀懂亞洲的心跳。”為此,您數十次往返中韓,系統比對韓國書藝的“飛白精神”與中國書法的“氣韻學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設立“東亞書法年”,更于濟州島建立跨國藝術研修基地,讓中韓青年藝術家同硯而磨、共案揮毫。這種超越國界的文化胸襟,恰似您筆下的狂草——看似縱逸不羈,實則暗含千年文脈的筋骨。
此次展會中,您策劃的十五國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亞細亞長卷》,以黃山松為骨、漢江水為脈、富士雪為韻,正是“藝術無界”理念的具象呈現,觀之令人動容。
更令人敬仰的,是您對藝術傳承的深切擔當。在數字浪潮衝擊傳統文化的當下,您力排眾議在研究會設立“古法造紙工坊”,復原高麗王朝“桑皮紙”工藝;發起“百城千校書法普及計畫”,讓萬名韓國青少年握筆臨摹《蘭亭序》;甚至將自家珍藏的《檀園集帖》孤本數位化,無償共用于亞洲藝術資料庫。這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讓您不僅是藝術活動的組織者,更成為文明基因的守護者。正如展覽期間藝術評論家陸惟華博士所言:“從姜信雄先生身上,我們真切體會到東方士大夫‘以藝載道’的精神,堪稱21世紀人類文明的楷模。”
此次參展,目睹韓國民眾對中國書畫的熱忱,方知您播撒的藝術種子已長成參天大樹。當我看到展會期間您寄來的精美圖片中,韓國朋友以漢字書寫“和平”二字,與中國藝術家的“和”主題書法作品遙相呼應時,更深感您所從事事業的偉大——這不僅是藝術的交流,更是民心的相通,是用墨痕勾勒的未來願景。
值此之際,再次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您以如椽大筆書寫亞洲藝術的雄風,更期待與您繼續攜手,在人類文明的長卷上共繪更絢爛的東方墨彩。
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聯會會長
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
侯杏妹 敬賀
2025年4月12日於香港
姜信雄會長率領組委會主要成員在比利時美術家協會主席、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副主席陸惟華作品前合影留念
姜信雄會長率領組委會主要成員在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聯會會長、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侯杏妹教授作品前合影留念
開幕典禮